查看原文
其他

职业规划的3个方法③:立马采取行动, 用实践检验自己的认知

郡主CoCo 姚俊倩CoCo
2024-09-15

这是最后一篇关于职业规划的文章,前面的四篇文章:


第一篇【认知】篇,职业规划: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讲的是做职业规划要具备的认知上的前提;


第二篇【实践】篇,我的职业规划自白书,赤裸裸地剖析了我自己的故事;


后续的这两篇是【方法】篇,职业规划的3个方法①:对内挖掘自己,找到想做的和能做的交集职业规划的3个方法②:对外搜集信息, 找到高成长的方向和方法 讲的是做职业规划的方法;

 

最后一篇,咱们继续来讲方法:立马采取行动,用实践检验自己的认知。





01

如何采取行动


 

小步实验、制定计划、展开复盘、平稳心态,是采取行动的四大要件。


1.01 小步实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步实验,因为“小”,能够让我们立马行动起来。


在学生时代,肯定就是多参加社会实践,多去实习。


实习的事,大家多投简历,看这个【求职】系列的文章,会帮到你哟。


社会实践,一般发生在大一大二实习比较难申请到的寒暑假,大家以学校的名义,去各个地方做调研,我当年都是回老家做的。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也可以联系师兄师姐的资源,去律所、企业去参访,做一些简单的、简短的实践调研,这会更加贴近于大部分人的职业规划路径。而且,这件事的难度,相信我,比想象的会低很多。

 

我接触了大量的律所管理者,人力负责人,对于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那可是费了一番苦功夫的,通常还特别受挫。大胆去联系吧,这是互相帮助,而不是你向师兄师姐的单向求助。

 

工作之后,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去拓展。

 

我当然理解,工作本身已经很精疲力尽了,谈何业余时间呢?但是,如果你真的有非常强烈的意愿,想换个业务领域,换种身份(比如从法官转向律师),甚至换个行业,那么,下班的业余时间,你一定会用上。

 

即便你是在互联网这些大热的行业里,虽然996盛行,但是风气已经不是从前那般猖獗了,好好地把下班时间用上吧。

 

不过,如果你辞职的意愿只是冒了一个苗头,你也没有采取什么行动,不要太过苛求自己,认清楚自己还没有到那个份上,就继续在原有的事情上折腾吧,兴许一段时间,你就会缓过劲来,对现有的工作,重新燃起动力。

 

当然,破釜沉舟,工作之后,也可以裸辞后去做探索。


比如,此时此刻,无所事事,给你们敲字的我,就是这样,边浪边做探索。没有给自己过大的压力,一定要做什么,一定不做什么。在浪的同时,也和一些团队做了一些小实验。创业这个词,我还真的谈不上,我顶多算是个还处于探索期的小个体户。


我投入的最大成本,就是我的时间成本。





1.02 制定计划

 

不管是小事,还是大事,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计划。

 

第一个维度的清晰,体现在时间上的清晰,给自己设定一个明确而不仓促的deadline。

 

明确的deadline,能够让我们有必要的紧迫感。不仓促的dealine,能够让我们以更加合适的节奏,去规划我们的职业。

 

具体是多长的时间,因人而异,看大家自己的自由心证了。

 

第二个维度的清晰,体现在目标上的清晰,我想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呢?


这里,要区分一下【实现目标】和【做成事情】二者的区别。在我看来,实现目标≠做成事情。

 

做成事情,它是一个更偏向外界评价体系的做成。实现目标则不同,你可以按照自己内心的评价体系来设定你的目标,更主观。

 

打个比方,假设爱迪生发明电灯泡,是第1001次才发明成功,但是他最初给自己设定的目标为【做1000次试验】,做到第1000次的时候,他实现了目标,但是没有做成事情。

 

为什么要做这个区分?


因为无常与不可控的因子太多,如果倚重做成事情,那么很可能就会因为一两次的失败打击,而丧失了继续做下去的斗志。

 

具体到职业规划上,如果你给自己的目标设定是,通过半年的实习,认清楚自己是否喜欢这个职业,而不是通过半年的实习,成为实习生中最先转正的那位,你会走的更加稳,更加久。


因为你不会为了一个外界评价体系的竞争,而去做那些与自己初心不符合的事情,换个流行的说法,叫做,陷入“内卷”。


前者看似佛系,实则不然,这是更加符合长期主义的职业规划目标。




 

1.03 展开复盘

 

复盘,review,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找到做得好的经验,继续保持,找到做得不好的教训,下次改掉。

 

总结经验教训,是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厉害之处,算是刻在了咱们的基因和本能里。但是,要让复盘效果更为显著,我们可以用一些更加有规律的方法去提效。

 

这个规律,首先要体现在时间上的规律,就是定期。

 

每日、每周还是每月、每个季度,取决于你自己现阶段能够做到什么样的频率。


这和我们下定决心要写日记一样,都是个每日坚持,非常难的活。如果每日的复盘对于你而言太重了,那么就做每周的,再退而求其次,如果每周做不到,就做每月的。

 

毕竟,不能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循序渐进着来。

 

就拿我自己开刀,在职的时候,我们有每日复盘的日志记录要求,每周、每月、每季、每年的复盘会议考核,但是没有这层制度的约束后,我自己的复盘,就随意起来了,失掉了时间的规律性。

 

这就是我,🤷🏻‍♀️。


我想到了一个能够应对自己惰性的方法,写文章,写方法论的系列文章,正如我现在在敲的这个系列的文章。但之前我也提到过,写多了,自己也会厌倦,不过,反正嘛,总得找个应对的方法。

 

第二个规律,要体现在复盘结构的规律上。


每日的复盘,一般会以每天所做的事情,来展开。每月/季/年的复盘,一般会以这个月/季/年做的项目为框架,来展开。但有一个更升维的框架,供大家参考看看:人、财、事。

 

为什么会这么说,主要原因在于,这种结构下的复盘,会帮我们从日常琐碎的事项中,总结归纳出更加普适性的经验与教训,我们的迁移能力,也就更强。这个框架,不管是放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是可以用的。

 

【人】:对与你有链接的人的关系复盘。


比如职场上,与你的上级、同级与下级关系的复盘;在生活上,与你的家人、朋友之间的关系的复盘。

 

【财】:项目上/生活上与钱相关的的复盘。


如果你是一个项目负责人,那么复盘项目的预算和决算;如果在生活上,你也对自己做了预算和实际花销的记录,复盘同样可行。

 

在裸辞或者毕业后gap做职业规划的具体场景,可以做一个可用资金倒计时复盘,计算出自己手上的可用资金,以及基本生活开销,算算自己可以空挡或者gap的时间,有多久。


Gap周期=可用资金/基本生活开销


如果觉得时间不够用,那么可以降低基本生活开销,减少分母,或者再储备一段时间的可用资金,增加分子。

 

【事】:对事情的复盘,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不管是对每天发生的事,还是对一段时间内进行的项目,在事情层面上的复盘,最高频,但却最容易做成流水账。

 

什么样的复盘,才能叫做有指导意义的复盘?这很考验一个人从具体的事情中抽离出来,总结成可迁移的方法论的能力。

 

我锻炼自己这块能力的方法,就是演讲和写作。如果针对一件事的复盘,我没能做成可以对外有效输出的课程或者文章, 那这件事,我是清楚地知道,自己还是没有能真正上道。





1.04 平稳心态

 

在学校里考试,我们喜欢做选择题,ABCD选了就完事,时间来不及的时候,还可以碰碰运气瞎选。相反,问答题,则难做很多,空白一片,没有瞎选的运气可以撞了。

 

但职业规划的选择题,往往比问答题要难做很多。

 

在这篇《职业规划: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文章里,我有提到:

 

我们没办法回到过去,所以,我们很怕做错规划。


但是,我们可以再次归零,重新出发。


究其本质,我们可能怕的不是做错规划,怕的是再次归零。

 

鸡汤的话这么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即便鸡汤,也是有道理的鸡汤。因为不存在归零,所谓白走的路,也算是帮我们探索出了一条并不适合自己的路,用排除法缩小了选择题的范围,比起后悔没能试一试,好多了。

 

所以,在毕业档口,或者辞职档口,以一个更加平稳的心态,去做这个选择题吧,给自己多一些容错的空间,多一些探索的时间,多一些复盘的经验。


人这一辈子,好好过,可长着呢。





 

02

如何用实践检验认知


 

行动过后,就是检验这条职业规划的路径,在时间的长河里,是否能够让自己一直走下去的问题了。

 

这里涉及到两方面的判断,是否满足你基本的物质保障,以及,是否满足你精神上的价值追求。


2.01 满足基本的物质保障

 

虽然有那句调侃的话,要不是家里困难,谁出来做律师。

 

但是,比起其他行当而言,以律师、检察官、法官、公务员为主要职业路径的法律人,在物质上的体面程度与稳定程度,是远高于社会上绝大部分行当的。

 

这是多年的教育投入与知识积累下,造就的准入门槛与职业护城河。

 

如果要从这么一个法律行当转到其他的行当里,很多情况下,是需要对其他行当有一个客观而清晰的预期降低的,比如刚转行的薪资报酬额,转行后的收入稳定性。

 

我听闻过不少有趣的法律人转行故事,从红圈所里辞职,去新疆做啤酒厂,去三里屯开健身房的,对了,还有我这个“不务正业”的。

 

此外,何为“基本”?


这取决于每个人对物质欲望的个性化追求了。


拿我自己举例,过去我觉得自己的基本物质保障线挺高的,也一心想着挣大钱,但现在这几年的经历下来,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基本物质需求,朴实了很多:对奢侈品不感冒了,对房子没刚需了,对各种装饰“门面”的花钱地儿,都清心寡欲了。

 

在降低了自己认定的基本物质保障线后,我发现,自己的人生可能性,宽广了可不止一点点。

 

不过,如果要尽可能地提升物质保障的水平,在职业规划上,咱们要做好充分的稀缺性规划。

 

在《职业规划的3个方法②:对外搜集信息, 找到高成长的方向和方法》,我有讲稀缺性这个问题:

 

在市场需求确定的情况下,供给越稀缺,供给端的议价、定价能力也就越大。

 

详细的,大家点开这篇文章看吧。


2.02 满足精神上的价值追求

 

因为光鲜亮丽的物质保障,而被某个职业吸引,是很普遍的一种人之常情。就像我们不少人学法律,或多或少,会受到香港和美国律政剧的影响。

 

随着年岁渐长,见识增多,基于纯粹的物质保障考虑,而做下某个职业规划,持久力会远远不如因为精神上的满足而做下的职业规划。

 

由表及里,学着学着,做着做着,如果你对法律本身带来的精神价值感给牢牢吸引住,由物质满足进阶为精神满足,也就是即便假设赚不到钱,你也会做这件事,那么恭喜你,你就是那类越做越起劲,可以一直不下牌桌,用一辈子去从事法律事业的人。

 

当然,除了这种情况,也有一部分可能是,你所规划的职业带给你的物质回报,能够帮你在另外一件事情上获得充足的精神价值满足,比如,用做律师赚的钱实现环游世界的梦,也未尝不可。

 

精神上,有盼头,让你能够看破职业眼前的苟且,看到诗和远方,就OK了。




 

---

 

小步实验、制定计划、展开复盘、平稳心态,在这四个要素齐备下采取的行动,是职业规划较为稳妥,试错成本较低的一种方法之谈。

 

而后,用实践过程中得到的物质与精神上的满足来检验自己的认知,是职业规划选择题落定之后的“论持久战”复核验证。

 

最后,和大家唠嗑下一位叫做Vivian的老奶奶的职业故事吧。

 

这位老奶奶,在纽约、芝加哥等美国大城市里勤勤恳恳地打工,她一辈子为人所知的职业身份,是一位保姆,做了40年。

 

Vivian年轻时候的自拍


做保姆之外的时间,她全给了摄影。她经常在大城市的街头东拍拍西拍拍,拍了特别多的照片,但是她不发表,也不冲印,周围的人,都不知道她有这个爱好。

 

不管外界看不看得到,认不认可,她就是喜欢拍照,拍了一辈子。

 

和在北上广打拼的我们一样,她也被大城市的房租和高房价压得死死的。因为欠房租,她的财产被强制拍卖后,大家才发现了她生前拍摄的10万张未冲洗的胶卷。

 

她爱拍照,而且还拍的很好,但死后,这个世界才知道,誉她为,“街头摄影界的梵高”。

 

和梵高一样,生前默默无闻,死后才扬名立万。

 

如果你现在的职业规划,能够让基于职业本身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恭喜你。

 

请坚定地历练成长期主义的捍卫者,慢慢来。

 

如果你现在的职业规划,能够让你基于职业上获得的物质满足,实现在其他行当上的精神满足,同样,也恭喜你。

 

“世上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那么,请一定坚定地历练成自我价值的捍卫者,放下世俗的条条框框,不负你的热爱。



---

 

求职系列中,职业规划篇章的五篇文章终于写完了,这段时间,于我自己三十岁档口做下的职业规划,也是一个milestone里程碑。

 

感谢你的陪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姚俊倩CoCo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