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职业规划自白书

郡主CoCo 姚俊倩CoCo
2024-09-15

大家好,我是郡主CoCo,有关求职的主题,我已经写了9篇了。


上一篇《职业规划: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是对职业规划的认知,这一篇,来讲讲我自己的职业规划故事吧。

 

这篇文章写了很久了,期间经历了数次修改,才得以和你们见面。

 
过去的自己总是藏着掖着,在这篇名号“自白书”的文章里,我用尽了力气,想和过去那个经常标榜理想主义,怀揣大梦想的自己battle。
 
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不时常这样。

99%的我,日子日复一日地过,步子一步一步地挪,我的职业规划,用这八个字概括,一点也不过分:
 
一波三折,物欲横流。

即便很多时候我不愿直面,但这又是我必须承认的。
 

01 萌芽期:高考后-大三前

 
咱们大部分人,初次冒出职业规划的念头,可能是高考后选专业那一刻,专业,给了我们一个大方向。不过,在那个时候,大多数的我们,是单纯而又无知的。

高中母校的大门。常年霸榜年纪第一,让我不是没有幻想过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横幅上~不过,高考故事的结局,是当时的意料之外,现在的情理之中~
 
我的职业规划萌芽期,就是想着,既然之前英语成绩还不错,那就做个翻译,整个同传咯。
 
但小城镇里的英语不错,到大城市,那就是被大神吊打。而我自认为的语言天赋,更多也是受初中和高中班主任,都是英语老师的影响。我这么要强想要always standing out的孩子,当然是天天想着要在班主任的行当里,证明点什么。
 
但出去见了市面,听了别人的口语后,真实地意识到了自己的能力和天赋差距。也有可能还有一个潜意识,觉得英语是个基础工具,我能用它去看世界,借语言的力量学习其他的专业,貌似是更好的选择。
 
于是乎,转专业的时候,我选择了法律,幻想着做一名光鲜又多金的律师。

童年时期,被多部现在忘记了名字的香港律政精英剧洗脑~
 
我很想用特别伟光正的词语来形容自己为什么学法律,为什么要转专业学法律,为什么还要出国学法律,就像在PS(personal statement,个人陈述)文书中吹嘘的那样,有那种做律师的豪言壮志与宏大追求。
 
但99%的时间,我真不是。考试没考好怎么办,毕业了怎么办,没有工作怎么办,是这些世俗的迫在眉睫,柴米油盐,推着自己日复一日地,假装在努力。
 
而更加让人沉迷在这种假装中的是,你的假装,比一般人的假装,更加真实,更加具有迷惑性:
 
因为你进了985,因为你进了五院四系,因为你申请到了T14,因为你成绩好像一直还挺不错,众人觉得你是别人家孩子的典范,你也会在90%的时间里陷入到要成为别人家孩子的刻板印象中。
 
于是,你一直在扮演着别人家的孩子,也没有去细问,去深究,自己到底想要成为什么样的孩子。如果做律师,不是你看到的,想想中的那种光鲜亮丽,那样赚钱,你会有动力去学吗?
 
放到8年前转专业的那一刻,我可能真的不会去做这个选择。因为从图书馆学转为法学,就是看重了法学表面的这层虚荣,受不住图书馆学从里到外的清冷。
 
公平正义这些美好的,宏大的虚的追求,是我喜欢的,但不足以支撑当时从小城镇走出的我,一心想要出人头地,用更通俗的成功去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欲望。
 
图书馆员VS律师,显然是后者的吸引力更加致命。
 
可能,客观上讲,这对绝大部分人也都是如此,每年武大的招生,图书馆学即便排名全国第一,但一半以上的同学是调剂过来的,而且在第一学期过后,会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转专业。

学院为此,不得不苦口婆心地劝同学留下来,限制转专业出院的比例。我当时第一次申请,就被卡了。第二次,哭天抢地地找到老师,才批准的。
 
而反过来,法学,则是报考和转专业的一大热门,高考录取的分数高,转专业的人数,也要做出限制,以免过载。
 

02 认知期:大三后-毕业前

 
找工作的现实压力,会让大部分的我们完成从萌芽到认知期的转变。
 
从小到大,耳闻目睹了父母做生意的不易,身边亲朋好友做体力劳动的辛酸,成为一名高收入的脑力劳动者,这层动力足够吸引我去学一门赚钱的专业,但是却不足够让我那么心无旁骛地学习。
 
我以为自己萌芽期里瞄准的律师,会让自己学习的动力会更加足够,哪知道转专业之后,我对学习的兴趣并没有上升,上课的出勤率感人。
 
不过考前的临时抱佛脚,还算使了点劲,因为担心成绩太难看,工作都找不到,别养活自己都成问题了。
 
出国留学,也是延续着这股欲望。听闻这美国法学院的毕业生第一年就可以年薪过百万,国内的top律所也能给应届毕业生月薪2w,相比当时我看到的任何一个职业群体的收入,都要来得带劲。

到美国乔治城大学,开启了高强度的一年硕士学习,无知无畏也毫无退路的冒险下,充满了密集的失败。
 
出国,给自己在就业市场上加码,拿到最top的薪资,就是当时出国最直接的动因。

绝大部分的我们都是普通人,我更是。很多时候,就是物质上的追求,构成了普通而庸俗的我,现实中行动最直接的动因。
 
在美国法学院求学系列的文章里我有提到,临近毕业的时候,在继续读博还是找工作上,我徘徊过许久,直到最后没有提交博士申请那一刻,才真正发现,那个时候的自己更加适合工作。
 
但ISIP(美国本土针对国际学生举行的招聘会,国内的顶尖律所也会去这招聘,在纽约)那场全军覆没,让我第一次有自己可能就是个废材的深刻自我怀疑。而后,在美国本土律所的面试经历,也让自己第一次有种异国他乡低人一等的沮丧。
 
原来自以为自己的更加适合,也是要接受社会的毒打的。
 
论文给我的毒打,让我搁浅了读博的规划,但找工作给我的毒打,让我开启了勇猛精进的屡败屡战。
 
也正是这次一波三折工作经历,让我复盘了求职中可以精炼的技巧,需要调整的心态,灌输了我一个于物质利益无关的欲望:
 
我想把这些我踩过的坑,总结出来,告诉更多的,和我同样在求职上不是那么顺利的小伙伴。
 
同病相怜,总有惺惺相惜之情。
 

03 实践期:毕业后-临死前

 
终于,从校园温室走出,要开干了。
 
实践期的期间,最开始下意识地,我写的是“毕业后”到“退休前”,但刚下笔,我就将“退休前”改成了“临死前”。
 
如果学习,是终身的,那么职业规划,也应该是终身的。
 
从物理空间的学校毕业,不代表学习的结束;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也不代表规划的结束。
 
学习帮我们认识到价值感的存在,而职业规划帮我们创造价值感。
 
我的实践期,以过山车般的姿势进行了乾坤大挪移。
 
最初,用超长待机的律所on call节奏拿到了自己想要的薪水,而后用月光的挥霍在国贸CBD里消遣。

之前听闻了太多在律所工作的前辈们的各种铺垫,所以,我从来不觉得辛苦是自己不能接受的,反而觉得加班、熬夜,放肆工作放肆玩,是一种年轻有为的标榜。
 
但自己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律所做了不到2个月,我就火速换了工作,去了一个强度更大的创业公司。
 
嗷,钱也更多。
 
我曾经想包装自己去创业公司的热爱和使命,写了好几篇假惺惺的文章,讲自己的光荣和梦想,好在,文章没有发出来。现在,我都不敢去点开那几篇文章回看,甚至连文件夹我都避而远之。
 
太心虚了。
 
我之前有提到过自己对归属感的迷恋,我人生做的很多重大决策,都需要这个感觉到位。但是,另一个决定性因素,还是因为,钱。
 
没有多少钱,只有归属感,这事能做吗?
 
我的天,我还真不知道如何回答。
 
诚实点,既然是自白书,那99%还是,不做吧。
 
我试图给自己追逐高薪正名,把它看成社会对我的价值认可。
 
奈何奈何,我真挺期待自己能到那一天,没有物质欲望的驱使,也不需要所谓的社会价值认可,精神上的满足,足矣。
 
于我这种物欲占日常主流的食肉动物而言,这真需要一个过程。
 
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需要财富自由了之后,才可能达到这种境界。但是,多少钱是财富自由了呢?你是活在他人看法中的自由,还是活在自己的心中的自由呢?
 
前几天,我在一个贫困乡里的民宿呆了好几天,去赶集买了一大堆东西,但花的钱都没有我在星巴克买的一杯咖啡贵,在乡间小道上穿梭,我满脑子都是对自己的质问:我到底需要多少财富才得以自由?

河南濮阳台前县的大爷大妈们每逢阴历3、5、8、10号,自发形成的丁桥集市。这也是我小时候的记忆,在乡下度过的童年暑假,最期盼的就是这个时候,可以买冰糖,买新衣服,买各种小玩意。
 
大学四年都没有看下去的枕边书《凡尔登湖》,最近我又捡起来看了。
 
在这个社会物质越来越充足的当下,没有饭吃,养不活自己的可能性基本上等于零,房贷压力,养娃压力,也可以通过选择去延迟,甚至不去扛的时候,步入到自我实现的空虚之境,是大概率事件。
 
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最上层,我们看到了它就在那里,但不管怎么使劲,就是够不着。即便年薪真的过百万,即便拿到了最top的薪资,你的迷茫,你的纠结,甚至,你的沮丧,一个都不会少。
 
你越来越不会想要受到物质欲望的驱使,你会越来越想要挖掘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单纯的热爱,这会让你很痛苦,但是,这是触碰到最顶层的自我实现,唯一的途径。
 
 
这张图是我朋友圈万年不变的封面图,被我喻为,与神对话,是2019年在美国西部拍的。
 
在那个当下,我从做律师,转到服务律师,做法律科技教育,已经一年了,我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合伙人晋升,而后,也用最快的速度,陷入到了迷茫。
 
一心一意求事业的专注下,是对人生多重角色和责任的缺位。那种all in沉迷其中的状态,既让人怀念,又让人后怕。
 
在这家创业公司呆了近4年后,我离职了。
 
这期间经历的事情,可以写小说了。当然,这些事情对我的磨砺,远不止于小说的猎奇,正儿八经地说,它对内挖掘了我对自己的认知深度,也打开了我对世界对人生的认知宽度。
 
下一站会驶向何方?
 
得不到的不会再是那么骚动,而该来的总归会来。

等我定下来,我定会告诉大家。
 
---
 
现在能够这么坦白地把自己一波三折、物欲横流的职业规划给公之于众,放下自己在众人面前包装过头的,有关法治天下的理想,有关公平正义的追求,有关理想主义的创业,可能是在“自白书”的基调下,终于能够稍微直面一下自己的物欲。

不加贬低,也不加推崇,就是一个简单的,接受。

可能我也逐步认识到,如果不能直面自己的职业规划,也就无法直面自己的人生规划。

职业规划⊆人生规划,是人生规划的子集。

 
 

愿你越来越能接纳自己,尤其是那个不那么好的自己。
 
也愿你越来越能做自己,尤其是那个和主流背道而驰的自己。
 
下一篇,我会讲讲职业规划的方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姚俊倩CoCo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