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部外贸第一的安徽,做的不是“外贸出口”?

吴量亮 江淮观察
2024-09-07
上周,包括阳光电源在内的国内A股上市的三大光伏巨头,公布与沙特阿拉伯有关基金或企业合作建设沙特光伏项目的信息。
近年来,中东等国际资本频频入股中国企业或与中国企业合作建设新兴产业项目。中东市场有相关需求,安徽有先进的技术、完整的产业链和制造能力,沙特等方面有资金,双方合作互利互惠。
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经济全球化是奔腾向前、势不可挡的潮流,合作共赢始终是世界发展的主旋律。
在中国开放发展的大格局中,安徽坚持向海而兴、借船出海,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促进外经外贸外资联动发展,与国内外企业“手拉手”,积极探索合作新模式,共同把市场蛋糕做大。
继去年跻身全国外贸十强省、“上位”中部外贸第一省之后,今年上半年安徽外贸继续巩固这一势头。
这种态势之下,安徽省政府近期召开的外向型企业座谈会值得关注。
有安徽企业在这场座谈会上说,正在改变“外贸出口思维”,取而代之的是扎根当地“走进去”。
安徽省长王清宪在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支持更多有条件的优势企业提升跨国经营能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跨国经营能力,当然是世界一流企业的核心KPI。
这是一场深刻的变局,正在成就安徽,也在持续考验安徽。
作者|吴量亮
编辑|朱卓
图片|王玉实

对外投资覆盖100个国家和地区
2023年出口汽车93.7万辆,同比增长101.1%,连续21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与地区。
今年上半年累计出口汽车53.2万辆,同比增长29.4%,出口继续保持中国品牌第一。
这是奇瑞集团出口的靓丽数据。
近年来,奇瑞集团坚持“品牌向上,市场向外,技术向未来,产业向全价值链”,深耕海外市场,从最初“走出去”单纯贸易卖产品,到深入当地“走进去”建工厂扎根发展,再到精耕细作“走上去”强品牌,出海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今年5月10日,总部位于合肥的中国化学旗下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南非尼安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签署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的基础工程设计综合服务及EPC框架合同。这将利用双方合作的硫酸法钛白项目副产的硫酸亚铁和周边磷酸资源,协同南非邻国锂矿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在去年10月17日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东华科技与尼安扎公司签署年产8万吨硫酸法钛白项目EPC总承包合同。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南非也是整个非洲的首套现代化的钛白粉装置。
东华科技在南非的业务稳步发展,将为南非及周边国家的资源整合、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作出贡献,预计将有更多国家的企业成为中国企业的合作伙伴。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近年来,安徽省支持更多有条件的优势企业提升跨国经营能力,积极稳妥走出去发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进出口总额、实际对外投资额均进入全国前十,一批优势企业成功走向国际市场。
目前,安徽省对外投资已覆盖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开放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7月10日,安徽省政府召开的外向型企业座谈会提出,进一步提升开放发展意识,统筹推进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改变“外贸出口思维”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随着国际分工体系加速演变、全球价值链深度重塑,安徽企业正改变从前的“外贸出口”思维,从输出产品转向输出工业制造能力,参与构建全球产业链。
2008年以前,奇瑞处在基本的贸易阶段,注重将车卖出去。2008至2013年,奇瑞以发展中国家市场为切入点,以出口贸易形式为主,让产品成功“走出去”。2014年开始,奇瑞扎根当地“走进去”,积极布局海外新兴市场,对当地工厂和经销渠道实施主动规划和管理,推动品牌建设和属地化战略。从2020年起,奇瑞加快品牌“走上去”,深度融入海外市场所在国,2022年快速推进品牌“裂变”,出口销量实现快速增长。
面对全球汽车市场的变化,奇瑞将进一步加快全球化步伐,深入海外合作,通过抢抓新能源化、智能化、年轻化、多品牌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实现销量与品牌齐升。“努力从市场的国际化升级为产业的全球化,出口与投资并举,谋求全产业链的全球布局,并与当地产业和社会深度融合共赢。”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公司总经理张贵兵说。
钛白粉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在涂料、化妆品、医药、电子和环保等领域应用广泛,被誉为“工业味精”。
“非洲拥有丰富的钛白粉生产原料,其中南非就占全球总量的22%,但非洲没有生产加工能力。整个非洲钛白粉年需求量15万吨,全部依赖进口。”记者日前在东华科技采访时,前来学习的南非尼安扎公司职员告诉记者,双方合作的8万吨硫酸法钛白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改变这一状况。
“该项目是中国在海外执行的首个硫酸法钛白EPC总承包项目,采用中国标准和国产化装备,按照中国的项目管理模式执行。”东华科技国际经营部负责人介绍,东华科技自1963年创立时起便参与钛白粉工业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和建设实践工作,是中国钛白粉工业发展壮大的亲历者。“项目的有序推进,将带动国内设备、标准出口,助力南非产业结构升级、就业创收。”
科技创新形成的引领力正成为安徽企业“出海”的重要底色,企业“出海”模式正由产品“出海”向科技“出海”、产业“出海”、协同“出海”转变。
安徽提出,积极拓展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等中间品贸易,探索新形势下开展贸易投资合作新机制新模式,实现直接投资和中间品贸易相互促进,培育外贸新动能。
迈向世界一流的关键一步
“出海”不仅是企业开拓市场的选择,更是企业全球竞争力的检验和比拼。
7月16日,阳光电源宣布与总部位于沙特阿拉伯的投资控股公司AlGihaz签约目前全球最大的储能项目,容量高达7.8GWh。项目预计2024年开始交付,2025年全容量并网运行,将有效提高沙特电网稳定性和可靠性,持续推动沙特“2030愿景”实现。
而这并非阳光电源首次出海中东落子沙特,其此前已在沙特红海项目中接连拿下两个储能项目。
欧美发达国家在光伏等新能源行业曾一度走在前面,市场比较成熟。
安徽企业何以拿下史上最大储能订单?
近年来,光伏、风电行业跌宕起伏,但阳光电源一直聚焦于电力电子技术与新能源发电的创新应用,咬定青山不放松,朝着“成为清洁电力转换技术全球引领者”目标奋力迈进,同时积极开展管理创新、营销模式创新,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风电变流器、新能源投资开发等业务先后跻身全球第一,产品和服务已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光伏逆变器全球市场占有率从2009年的不到2%,逐年提升至2023年的30%多。
成功“出海”,已成为众多企业迈向全球一流企业的关键一步。
从一家乡镇企业发展成为一家全球跨国企业,“走出去”已成为安徽中鼎集团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和做强做大的关键支撑。
2003年,中鼎走出国门,最初以市场目标为导向,建立国际化营销渠道,实现了由代理出口到自营出口的转变。后来,以技术品牌为导向,把握有利时机对境外同行业先进技术企业进行并购,实施由海外并购企业在国内投资建厂的反向投资策略,实现海外企业在中国的技术与市场双落地。2016年起,以战略布局为导向,围绕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拓展积极展开并购,形成了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步采购、同步研发、同步生产、同步配送的跨国经营布局。如今,推进大协同战略,从资本输出转向了产业输出、管理输出、企业文化输出,全面提升海外工厂管理能力。
目前,中鼎集团的海外企业已经超过60余家,年海外营收超120亿元,占总营收比例超40%。
众多案例启示有志于拓展海外市场的企业:要强化创新引领,坚持走以强促大的路子,聚焦细分领域做专做精,努力在核心技术上取得更大突破。
在鼓励企业积极稳妥走出去发展的同时,安徽清醒认识到企业“出海”之路的长期性、复杂性以及可能遭遇的风险和重重挑战。对此,安徽省商务等部门举办了对外投资孵化和业务培训会,帮助企业了解投资目的国的政治经济形势,提高企业涉外法律、财务、人力等方面的经营能力。
安徽提出,进一步加强对外向型企业发展的服务和支持,高效整合各方面资源力量,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好资金、物流以及风险防范应对等难题,推动企业更好地出海发展。

本公号部分文章与《安徽日报》“江淮观察”专栏联动推出。欢迎私信或留言提供感兴趣的报道选题。

转载本文须得到授权。

星标☆“江淮观察”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            

 审核|王弘毅  终审|胡旭



[ 推荐阅读 ]增量缓了,价格降了:安徽上半年信贷数据怎么看?
读公报、话改革:今天,一起关注安徽这些改革探索
复盘安徽梅雨期防汛:拿什么应对极端天气频发?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江淮观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