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的乡愁,是否有“乡”可寻

安徽时评 安徽时评
2024-09-07

‍从古而来,向“新”而生。

7月27日,仁里对话(二期)——传统村落活化利用运营交流分享会在“中国徽菜之乡”宣城市绩溪县千年古村仁里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及媒体记者济济一堂,聚焦“现代化进程中的传统村落活化利用运营”主题开展对话,为当地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提到仁里,村落虽小,来头不小。

有着1470年历史的仁里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整个村落呈“三街、四门、十八巷”布局,屋屋相通、曲折回廊,构成一组徽派建筑群,其中有始建于唐朝的药公墓道,有南北朝时皇帝钦封的武官下马、文官下轿的“百步钦街”,更有全县现存科举坊中最早的“世肖坊”等等。

像仁里这样的古村落,绩溪县并不少见。作为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核心区,38个省级传统村落、3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1400余栋保存完好的徽州建筑,保留着徽州的历史底蕴、传统风貌,安放着千年乡风、乡愁、乡韵,堪称一座“没有围墙的古村落博物馆”。

2022年,绩溪县在安徽省第一个创成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放眼宣城市,传统村落数量和品质也是位居全国前列。截至目前,该市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6个、省级名村5个,中国传统村落85个(位居安徽省第二位)。2023年,“中国宣纸之乡”泾县,成功创建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宣城市至此成为全国仅有的同时拥有两个示范县的6个地级市之一。

如此巨量的传统村落,生存、保护情况如何?

中国·桃花潭第十一届龙舟赛 李晓红/摄

在城市化大潮中,伴随着青壮年人口流失,田园乡愁日益淡薄,乡村缺乏产业支撑,传统村落“空心化”进程加快,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面临挑战。

一个没有人气、产业的村落,如何迎来财气、名气?如何实现新时代的乡村保护、发展和振兴呢?

传统村落还面临着个性化的烦恼,包括古建筑、古民居等的维修难、利用难、产权不清等问题,亟待解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

绩溪县乃至宣城市大力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新路径,形成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宣城经验”。

2020年,宣城市在安徽省首家出台传统村落专项保护地方性法规《宣城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印发一系列行政规范性文件,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纳入市政府工作报告,每年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年度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完成情况。

同时,建立传统村落市县乡村四级保护利用机制,确保传统村落申报、规划、保护利用工作层层负责,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30个成员单位,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监督支持、住建统筹、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大格局。

全面编制保护规划,先后开展市级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专项规划、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规划、传统村落保护方案(规划)等系列规划编制工作。

对全市传统村落进行系统评估,划定保护红线,确立发展定位、规划功能片区和发展路径。全市120个传统村落保护方案(规划)编制将在今年年底全部完成。

立法立规,只能保证传统村落能“存下来”,能否“活下来”且活得好,还需要进一步发力。

绩溪县敢为人先,依托传统村落闲置民居资源,出台《绩溪县农村闲置宅基地(住宅)盘活利用试点示范实施方案》等11个配套文件,探索形成3种传统建筑活化利用模式——

宣城绩溪,烟雨龙川醉游人 周斯跃/摄

第一种是,由村民对传统建筑进行宜居性改造、延续传统风貌后继续使用;第二种是,由村集体流转后进行修缮改造活化利用为各类展览陈列馆、文化活动中心等集体活动场所;第三种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修缮改造为民宿、餐饮场所等。

有“模”有“范”,一批沉寂多年的老屋重新“醒来”。截至目前,绩溪县传统村落中村集体已流转20多幢闲置农房,形成放空山居、江南木屋村等30余家徽派特色民宿、70余家农家乐。

同时,通过探索“古民居+旅游”新业态,先后打造了“十姓九祠”尚村、“雕刻时光”上庄等一批传统村落品牌,培育地域特色“微景区”69个,形成徽派特色民宿30余家,3种传统建筑活化利用模式示范案例获住建部全国推广,今年成功入选全国县域文旅融合综合竞争力百强榜单。

为了推动古村落保护利用和文旅融合发展,仁里村从去年12月起,启动了夜游仁里项目,通过布置传统民俗鱼灯,推出围炉煮茶、屋顶咖啡、农家书屋等新业态,营造出浪漫的夜游古村氛围,成为网红打卡点和古村游胜地。

传统村落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载体,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

“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营造国际化的文旅空间”“在盘活传统村落资源过程中突出差异化、个性化”“生态是精神,文化是灵魂,依托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底蕴,打造传统村落的特色文旅IP”“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需要综合各方力量,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良好格局”“邀请有创意的年轻一代共同参与,推动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为传统村落保护的一个样本,绩溪县依托“仁里对话”平台,坚持全球视野、国际标准,积极探索传统村落活化利用的新模式、新路径,以文化筑内核,以产业强支撑,以联动促发展,深入探讨农文旅融合、文化创意、资源链接、皖浙互动、品牌策划、产品开发、团队打造、产业业态模式等议题,对引领传统村落可持续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传统村落能否借此东风历久弥新?我们拭目以待。



撰稿:张敬波
编辑:陈昌清  韩小乔


—————   推荐阅读   —————

共享单车涨价,敢问路在何方?
这份“新”职业,你一定想不到


星标☆“安徽时评”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安徽时评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